国际原住民生态农夫结盟网站

台北医学大学 国际原住民生态农夫结盟

:::
浏览人次: 2452

2014 不丹

          北医大医学人文研究所林益仁所长率本校师生,与台湾原住民族代表等14人,于2014年5月26日到7月9日,分成两梯次至不丹参与「第14届国际民族生物学会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Ethnobiology, ISE),林所长并荣任国际民族生物学会「海洋及太平洋岛屿」(Oceanic and Pacific Islands)区域代表,且获得筹办下届「国际高山民族联盟」(Mountains Communities Network)在台湾的主办权。
        海洋及太平洋岛屿区域代表席次为国际民族生物学会的重要组织干部,任期为两年,将负责区域内的共同学术活动,同时协调不同区域间的学术合作,将来可以透过举办区域性学术会议与交流活动,突显台湾南岛民族在文化与生态知识的全球性角色。而国际高山民族联盟是因应当前气候变迁议题,建构全球在地原住民族部落的知识行动网络;台湾团队争取到联盟下届国际会议的主办权,在全球关注的国际生态议题上有发挥平台,期待这些工作未来可以在北医大的学术脉络下提出更多的实质贡献。

■会前会

        本次的行程参与主要分为「会前会」以及「正式会议的工作坊」场次。会前会是由国际民族生物学会组织架构下的「生物文化多样性全球结盟」(Global Coalition for Biocultural Diversity)计划所推动,目标是为了推动全球高山部落民族因应气候变迁的在地知识与行动网络。台湾此次会前会的代表团有前行政院原民会副主委阿栋.尤帕斯、前高雄市原民会主委江梅惠、至善基金会主任亚弼.达利、两名原民台记者Kawlo Iyun Pacidal与Maisan Alida、静宜大学法律系林淑雅助理教授与本校林益仁所长。

This is an image
【图:不丹家户必存的薪材】

 

        会前会以两个不丹部落Jangbi及Ura作为行动基地,前者为没有电力供应的原住民族孟巴人(Monpas)聚落,后者则是经济相对富裕的不丹人聚落,但两者都同样面临气候变迁的冲击。参与者包括台湾、菲律宾、新几内亚、印度、泰国、不丹、中国、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秘鲁等10个国家,22个族群代表,都有深厚在地农业知识的农夫与原住民族耆老。


【图:走动式工作坊的农民知识分享】

【图:食物飨宴的准备也是分享】

        「走动式工作坊」(walking workshop)是这次会前会的重要机制,这种工作坊的形式,非常重视了解社会文化脉络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所以安排进入两个部落实际参与生活的行程。同时它也强调夥伴精神,与在地连结、分享及共商大计的工作方式。参与的团队必须推派协商者(coordinator),台湾团队由林益仁所长与静宜大学的林淑雅老师担任,负责综理团队的意见与决定,对于不熟英文表达的各国农夫与耆老,由该团队成员负责翻译与沟通,讨论中也预留了翻译的空间,以便能够充分交流,整个过程充分展现一种审议式民主的精神与实践。

        工作坊的进行是以各地的农夫与耆老的知识为基础,组织工作者透过议题的妥善安排与语言的翻译,让有知识的主体如农夫与耆老在讨论当中直接贡献意见,避免过去会议中代言人拦截议题的缺陷,试图让气候变迁的在地实况与因应策略透过讨论、活动与实际参访交流,得以顺利地流露,并寻求可能互助结盟的空间与机会。

     美食飨宴(Food Festival)是走动式工作坊的另一个创意。各国团队预先被告知必须准备该国部落代表特殊的简易风味食物,也可结合当地的主食如:稻、麦与马铃薯等,我们在两个部落都有一个下午与晚上的时间,料理与分享这些不同国家的食物,当一道道文化美食出现时,互相分享的时刻,不仅拉近了大家的距离,也有机会认识食物的生产、利用过程与社会议题,进而引发食物主权议题的反省,在趣味中进行严肃思考,真是行动实践的高招。我们在两个部落看到村民下午就陆续聚集,渴望之情溢于言表,当然,我们也在分享中建立了不少友谊。
 

■ 国际民族生物学会的台湾工作坊

这次不丹的第二个行程是国际民族生物学会的大会。我们在布姆唐(Bumtang)与其他成员会面,他们是泰雅族司马库斯与田埔部落的族人Lahwy、Wali、Pagong、林益仁所长的国科会计划助理王信翰、政大研究生陈怡萱与侯怡如。大会在6月3日特地安排台湾团队进行3个阶段、各90分钟的工作坊,主题为「Water Management Under Climate Change: A Case from Indigenous Taiwanese People’s Perspective」。

第1阶段:以吟唱、影片与戏剧的方式,介绍台湾的原住民族面对水资源管理政策的相关议题。


【图:清晨的泰雅族祝祷仪式】
This is an image
【图:起草不丹宣言的庙宇】

第2阶段:与台湾泰雅族新竹尖石乡的马里光部落,进行水资源议题的视讯会议。席间并开放与会国外学者与部落族人直接透过视讯对话,其中包括Dr. Kelly Bannister、Dr. Jon Corbett、Mrs. Verna Miller以及Professor Deborah Rose都曾经去过台湾的尖石乡泰雅族部落。透过视讯,一方面促进沟通与分享,另一方面对于部落族人在面对艰难处境的鼓励。

第3阶段:透过舞蹈与歌谣的分享与参与,尝试体现原住民族在地生态知识,其中有来自台湾东部都兰部落的Suming与Siki的歌谣与舞蹈展演,现场并邀请与会听众一起加入舞蹈的行列,让每个人都有实际的身体律动感受,获得很大的回响。此外,泰雅族人Lahwy与Pagong的古调吟唱与口簧琴的弹奏,也让与会者相当惊豔台湾原住民族文化的多元性。

这次的不丹学术会议,有别于过去传统的学术会议,相当别致且丰富有意义。不仅是学术的智性激荡,同时也突显了知识行动的价值所在。整体而言,不管是会前会或是大会期间,建立了相当良好的国际学术网络,以及增进民间的学术外交基础。为此,Professor Rose更写下讚誉台湾团队贡献的文字

One of the great take-home messages from this complex conference is that there is no resilience without joy.

Members of the Taiwanese Indigenous group, led by Professor Lin Yih-ren of 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I thought, particularly articulate. It was not so much that they explained joy, but rather that they performed it. 

■ 不丹宣言

不丹宣言,是高山原住民部落透过国际结盟积极回应全球气候变迁的具体行动文字。这个宣言是透过将近一星期的走动式工作坊,由世界不同地区的在地农夫、原住民耆老与组织工作者共同讨论形成。最后,并在国际民族生物学会的年会开幕式中宣读。


台湾与中国团队在宣言中,和平地以两个不同国家的名称出现。有幸与台湾的Tayal、Kanakanavu,以及Amis的原住民族代表一起参与草拟宣言的文字,算是这次的不丹行程重要收获。

这个宣言的文字由静宜大学林淑雅助理教授翻译成中文,全文如下:

 

不丹宣言:气候变迁与高山原住民族
乌拉社区,不丹,2014年5月31日

1.肯认母亲大地的神圣本质与固有权利,特别是她所有子民(包括植物、动物、河流、山脉、鸟、风、岩石、灵性等)的多样性、丰富性与福祉,并且遵循互惠与平衡原则来对待滋养万物的自然环境。

2.承认并尊重原住民族与传统农民的世界观、文化与精神价值,并肯认他们所保有种子的神圣特质。

3.尊重并促进原住民族和传统农耕社群的生物文化袭产权,并全面落实联合国原住民族权利宣言。

4.促进原住民族和传统语言的使用,因为这些语言是关于高山生物文化袭产重要传统知识的活图书馆;提供充分经费给能够纳入耆老与年轻人知识传承的原住民族教育课程、学习模式和教学实践。

5.肯认传统知识对于高山生态系统与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可持续性使用上的贡献;支持传统知识库的建立与管理,使我们得以分享合适的调适策略并持续创新。

6.支持传统知识和科学的衔接过程,以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和可持续性使用、粮食安全和气候变迁调适,创造有效的方法和解决之道。同时尊重我们得以拒绝使用基因转殖生物与基因工程等科技的权利,因为这些将伤害母亲大地的整全性。

7.支持并促进来自高山生态系统的原住民族与传统农耕社群进行跨文化的知识、创新与技术交流,使他们能够找出合适且有效的解决方案以面对共同挑战。 

8.支持国际家户农耕年的相关活动,并借由在国家层次的部门政策、计画与方案中纳入传统知识,以肯认传统农耕系统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价值与贡献。

9.支持种子交换以及从国际基因库返还种子,为气候变迁调适创造更多选择、确保在地粮食主权与世界粮食安全。

10.支持强化在地治理、习惯规范、传统权威、耆老的智慧与参与。

我们呼吁原住民族和传统农民坚持自己的粮食主权,将我们孩子的食物与营养摆在优先与首要的位置,我们也呼吁国家政府全面落实人民的食物权。

最后,我们重申,我们将投入共同合作并在自己社群中致力于我们目标的达成:确保粮食主权、促进具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农耕系统、保护我们的生物文化袭产和在地权利。
(文/人文暨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