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玛夏部落女性 挺进重建之路
三月十日,参加「国际原住民生态农夫结盟会议」的菲律宾、澳洲、新竹后山代表,由高雄甲仙沿台二十九线一路爬升。透过车窗,他们沿途看见已渐长出林木的甲仙小林村遗址、仅存顶部露出河床的吊桥、曾被土石冲击而被废弃的那玛夏乡公所,最后,来到那玛夏区海拔约八百公尺的达卡努瓦部落。
这是一条见证极端气候对台湾影响的道路,吸引国际原住民代表拜访。
二○○九年莫拉克八八风灾,那玛夏三村落中,达卡努瓦部落灾情相对轻微。灾后一个月内,政府的安置政策确定以「永久屋」为主,居民需放弃原本的住所,以入住慈善团体捐赠的房屋。然而半年后,安置中心关闭,却没有「中继屋」的选项。不愿放弃部落的灾民,需另觅平地住处,或返回当时仍交通困难、限水限电的山间部落。当时,达卡努瓦被认定为安全堪虞之地区,但许多族人仍返乡重建。台大地质科学系教授陈宏宇对此表示,环境地质问题不会因时间而改善,危险常会循环。
「我们的文化和土地紧紧相连,为了让族群文化延续,我们还是要回到自己的部落,」高雄市原住民妇女永续发展协会,又名「女窝」的创办人阿布娪.卡阿斐依亚那说。
她回忆,刚回去时,部落夜晚常全无人语声,有时听见老人、儿童的哭声。许多族人更是一遇下雨就会感到很害怕,这样的现象持续数年。当时,有许多大机构资源随族人返乡而进入部落,以办活动、上课等方式「培力」。但对背负巨大创伤的族人而言,这并不是他们最需要的。阿布娪看见,她和族人最需要的是安定、安静。她回想起,小时候生病、受到惊吓时,她的外公外婆就会带她去给巫师疗癒。有时祖先留下的传统,或许更有智慧。如今面对气候变化、汛期时的联外道路经常中断,当她在思考有哪些作物耐得住极端天气、容易种时,她想到传统主食木薯、葛郁金。回归土地,找回族群的名字为了留在部落、能自给自足,阿布娪和姊姊等一群妇女,开始在一块两分地复育传统作物,种菜、养鸡。后获得至善社福基金会资助,成立「达卡努瓦工作站」进行重建相关工作。
除了要自给自足,族人返乡后更重要的大事是,重启因风灾而暂停的族群正名工作。达卡努瓦一半人口属于卡那卡那富族,这个族群全国仅约五百人,长期被归为邹族。莫拉克风灾令族人经历生死离散,更加深他们复兴传统文化、争取正名的迫切感。
返乡那年春天,卡那卡那富族耆老主持小米播种祭典。部落过去数十年转作经济作物,已很少人种植小米,使得这次祭典别具意义。阿布娪回忆,祭典中,当老人对祖灵说,「我带孩子回来了,」老人自己也哭了。莫拉克风灾是天灾也是人祸,土地长年被过度使用也是使得灾情更剧的原因,她在这些传统仪式中看到,族人也在灵性上逐渐和土地和解。卡那卡那富族的文化传承,在部落有不同团体分头进行。一四年六月,卡那卡那富族终获正名。 同时,阿布娪带领这群妇女复育传统作物,也无意中复育出卡那卡那富「女人的田」。一三年的某个下雨天,阿布娪发现几位老人,看着一块种植七、八种传统作物的田地窃窃私语,后来就哭起来。他们说,这块田地很像六十多年前卡那卡那富族的「Usuuru」,意指女人的田——以前部落男人上山打猎,由女人负责照顾一块混种许多传统作物的田地,就能让全家一年四季都有食物。虽然这块田地目前不是他们家庭的主食,但是这也让他们在汛期不用只吃罐头、方便面。
一四年,阿布娪受邀将达卡努瓦的重建经验,带到不丹的「国际高山原住民农夫会议」,是会中唯一从女性观点谈社群回复力的分享,受到与会生态学家高度关注。从○三年成立女窝,到八八灾后迁居安置中心期间、返乡重建,这些部落妇女对于孩童和长者的照顾一直持续。
她们还给部落老人应有的尊严
位在小米田和女人的田之间的茅草屋,是这群妇女和老人、小孩经常聚会的「耆老智慧屋」。对老人的照顾,是这群部落女性的另一工作重点。「我希望老人家是有尊严的,」阿布娪说。她观察到,许多大机构关怀老人的方式是办活动、送便当,但不是所有老人都喜欢跳舞,应该要彰显老人的智慧。因此,她们邀请耆老传授种小米、种菜、养鸡的知识。「老人家教我们,一边骂我们什么都不会,却一边偷笑,」布农族人、现任女窝理事长詹怡伶说,其实耆老们很开心,她在耆老眼中看到「回家了」的神情。
她们也邀请耆老到女窝每晚的「课后照顾班」教母语。每周三下午的「文化成长班」,让耆老带孩童照顾小米田、做传统竹制赶鸟器、认识植物等,并且都会给予讲师费。在达卡努瓦的民生国小服务逾十年的教师林雅萍说,目前学校有约三分之一学童参加女窝的课后班,她肯定女窝十多年持续进行文化教育的努力。此外,妇女们开始在「耆老智慧屋」接待一些参访部落的团客后,也聘请耆老做「Tamu(长者)的餐」、向参访者介绍传统菜肴,彰显他们的手艺及知识。目前,每月平均聘请耆老做「Tamu的餐」四次,每次有一至六位耆老不等。
复兴传统之外,也有创新。「深山里的面包店」是这群妇女的创业尝试,目前有五位妇女全职参与。
她们创业:深山里的面包店
一三年,出于在地备灾的目的,也因刚好结识知名烘焙家、《职人手感吐司》一书的作者吴克己,她们开始学习窑烤吐司。吴克己为她们募款造窑,并定期指导她们以在地食材做吐司。一五年,她们以「深山里的面包店」为名,开始试接小额订单,并获得原民会首届「精实创业」资金挹注。吴克己观察到,三年多来,这群部落妇女变得更有自信,勇于创新,也开始能够和更多团体分享经验。
台北医学大学医学人文研究所所长林益仁认为,从生态学角度来看,物理上的灾难不一定是灾难,八八风灾让大众注意到原本不被国家承认的卡那卡那富族,让这些妇女复育出失传的知识,灾难反而成为一种祝福。从一开始的安定身心、在地备灾,到现在开始尝试创业,在与国际农夫的分享会上,面包店主厨林江梅英说,「我们相信,回到土地会让我们找到出路。」- See more at: